巍巍太行山蜿蜒辽阔

奇美大峡谷风景迷人
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

千百年来

独特的民俗风情

深厚的文化底蕴

在壶关太行山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

孕育了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

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

独领风骚的民俗非遗项目

在泱泱中华文明史上

定格出一段历史的传奇

 

src=http___p5.itc.cn_q_70_images03_20200608_53da7a770e434ddbbb8b370b6689e9d1.jpeg&refer=http___p5.itc_副本.jpg
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壶关秧歌

壶关秧歌

形成于明末清初

集歌舞 演唱 音乐为一体

她源于生活

孕育在田间地头和劳动场所

其曲调最初母质

是在打铁和挖煤时

互唱互答的劳动号子

是劳动者心声的流露

和感情的释放

因唱词通俗易懂 唱腔简单

音调很少大起大落

有着厚实的群众基础

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特征和表演风格

是山西省地方小剧种中一个小小缩影

也是我国戏曲舞台一朵绚丽的“奇葩”

 

微信图片_20211215223653_副本.png


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壶关鼓书

 壶关鼓书

是在山西当地民间俚歌

小曲基础上产生的

是潞安大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

属上党地区传统的说唱艺术范畴

其曲调简单易学

唱腔板式丰富 优美动听

表演朴素自然

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

歌词通俗易懂 合辙押韵

内容贴近生活和实际

在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

宣传革命主张

极大地鼓舞了抗战士气

80年代后壶关鼓书如雨后春笋

自发组织的个体曲艺演唱队也不计其数

根据当地风土人情和好人好事

编纂出脍炙人口的快板鼓书

深入山庄窝铺 走进乡村农户

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

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

 

微信图片_20211215223713_副本.png


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壶关迓鼓

壶关迓鼓又名“大迓鼓”

始于宋朝 盛于明清

起源于壶关县百尺镇鸦村 赵村一带

原是当地传统民俗的祭祀活动

以粗犷 明快的鼓乐形式来迎神驱邪

融打击 表演为一体的艺术形式

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

以韵律多变的锣鼓曲牌

奇特多样的表演形式

古朴典雅的服装扮相

场面壮观的离奇阵法

形成了非同一般的迓鼓艺术特征

与民间舞蹈表演风格交相辉映

在众多鼓乐形式中可谓独树一帜

 

微信图片_20211215224639.png

微信图片_20211215224643.png


“非遗”无处不在

 独树一帜的民俗与传统演艺

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生活里

承载着每个人的情怀和记忆

壶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

跨时代印证着民间生产生活

等诸多方面的风俗

是先辈们的卓越智慧

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

是世代追梦人自强不息的延续